并表管理能力评估类比 |
并表管理能力评估具体评估标准 |
并表管理范围 |
完整覆盖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会计并表机构。 |
并表管理范围 |
完整覆盖《保险集团并表监管指引》确定的风险并表机构范围。 |
并表管理范围 |
完整覆盖特殊并表机构。(通过境内外附属机构、空壳公司等复杂股权设计成立的、有证据表明保险集团实际控制或对该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重大影响的其他被投资机构) |
并表管理架构 |
建立了并表管理的组织架构,清晰的报告路线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明确并表管理的职责、政策、程序和制度。 |
并表管理架构 |
建立了符合并表管理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全面获取保险集团成员公司的相关信息,并在产品、部门、地域和集团层面集合风险管理信息,对保险集团的整体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 |
并表管理架构 |
成员公司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形成有效的系统支持和信息传递,能够实现集团公司对成员公司的有效管理。 |
公司治理 |
根据集团整体战略规划,指导子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设立或指定相应职能部门,定期监控、评估子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提出管理意见,确保集团整体目标和子公司责任目标的实现。 |
公司治理 |
建立与战略和风险状况相符合的法律结构和管理结构,明确集团管理的职责、政策、程序和制度。 |
公司治理 |
保险集团公司的董事会承担并表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制定保险集团并表管理的总体战略方针,负责审批和监督并表管理具体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并建立定期审查和评价机制。 |
公司治理 |
保险集团公司监事会承担集团并表管理的监督责任,对保险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隔离机制、内部交易的管理、审查、批准及合规情况等进行监督。 |
公司治理 |
保险集团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负责并表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执行董事会关于并表管理的战略方针和决策,制定并表管理制度,对并表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架构,确保并表管理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实施。 |
公司治理 |
建立保险集团成员公司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求保险集团成员公司向保险集团公司及时报告发生的严重亏损、舞弊和欺诈事件,以及监管机构对保险集团成员公司采取的重大监管行动。 |
风险管理 |
建立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集团整体,并与保险集团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当。保险集团公司对集团整体、子公司及其他成员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
风险管理 |
制定集团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并持续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风险偏好。 |
风险管理 |
建立有效的识别、评估、报告和管理集团风险的方法,至少应涵盖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 |
风险管理 |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能够及时反映集团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监控状态;能够满足风险管理信息的内部报告和对外披露的要求;能够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 |
风险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承担协调全集团风险管理活动的职责,确保风险管理体系在全集团得到建立并良好运行。保险集团公司根据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对各类风险指标和风险限额进行分配,建立超限额处置机制。 |
风险管理 |
在并表基础上管理集团集中度风险,建立集中度风险管理方案,识别、计量、监测和防范集团整体以及各成员公司的不同类型的集中度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对手集中风险、地区集中风险、行业集中风险、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集中风险、资产集中风险、表外项目集中风险等。 |
风险管理 |
保险集团避免过度依赖任何特定的资产、交易对手、发行人、地域或市场。对集中度较高的资产采取风险分散措施。 |
风险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与保险集团成员公司之间采取风险隔离措施,建立资金管理、业务运营、信息管理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防火墙机制。保险集团成员公司之间开展业务协同的,以合同等形式明确风险承担主体,不存在风险责任不清、交叉传染及利益冲突等情况。 |
资本管理 |
建立覆盖整个集团的资本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资本规划机制、资本充足评估机制、资本约束机制以及资本补充机制,确保资本与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并能够充分覆盖集团面临的各类风险。 |
资本管理 |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行业情况和国家有关规定,有针对性的制定保险集团公司及其金融类子公司至少未来3年的资本规划,并保证资本规划的可行性。 |
资本管理 |
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和风险偏好,设定恰当的集团资本充足目标。 |
资本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及其金融类子公司建立与其自身风险特征、经营环境相适应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资本充足水平状况,确保保险集团公司及其保险子公司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非保险类金融子公司的资本状况持续符合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并将非金融类子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实现集团安全稳健运行。 |
资本管理 |
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严格遵守资本约束指标,审慎经营,强化风险管理。 |
资本管理 |
建立与子公司及其他成员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相适应的资本补充机制。 |
资产负债管理 |
保持集团整体债务规模和期限结构合理适当,并保持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合理匹配。 |
资产负债管理 |
建立覆盖全集团的资产战略配置计划,清晰界定集团投资目标,制定投资政策,确保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要求。 |
资产负债管理 |
根据负债性质合理选择投资方式.选择投资工具时,合理运用外部评级机构信息,进行必要的内部评级和自我尽职调查。 |
资产负债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对负债进行有效管理,统筹并指导成员公司制定承保政策、理赔管理政策、再保险政策及其他负债管理政策。 |
资产负债管理 |
全集团精算部门有明确的职能定位。 |
跨业机构准入 |
在尊重子公司及其他成员公司独立法人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对全集团的股权投资进行统筹管理,防止无序扩张。 |
跨业机构准入 |
合理设置集团业务边界,考虑与保险主业的战略协同能力和交叉销售机制,以及业务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人力资源及合规成本等。 |
跨业机构准入 |
审慎开展非保险金融领域、非金融领域投资,包括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规范的专业咨询、详实的成本收益分析、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制定可行的整合方案。 |
跨业机构准入 |
对集团经营范围和成员公司层级设定明确的评估标准,降低集团组织机构体系的层级和复杂程度。 |
跨业机构准入 |
将多层级、多跨度机构对集团的影响纳入并表管理年度报告,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匿、风险转移问题,定期重检制度、流程。 |
跨业机构准入 |
集团具备清晰的组织架构,成员公司间的股权关系合理明确,对股权关系较为复杂的成员公司实现管控。 |
跨业机构准入 |
逐级开展并表管理,报告路线清晰。 |
跨业机构准入 |
对各层级股权投资的准入和退出制定明确审批流程规则。 |
非保子公司管理 |
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对非保险子公司管理的权限、流程和责任,落实对非保险子公司管理的主体责任。 |
非保子公司管理 |
对商标、字号进行管理,明确非保险成员公司使用本公司商标、字号的具体方式和权限等,避免声誉风险传递。 |
内部交易管理 |
建立监测、报告、控制和处理内部交易的政策与程序,防范由此可能产生的不当利益输送、风险延迟暴露、监管套利、风险传染和其他对保险集团稳健经营的负面影响。建立重大内部交易内部审查程序。 |
内部交易管理 |
董事会定期审查集团内部交易,并及时报告中国银保监会。 |
内部交易管理 |
确定合理的内部交易定价基础。 |
内部交易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分析内部应收应付账款往来,识别其有无真实的业务交易背景,评估对资产负债、收益以及监管指标的影响 |
内部交易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分析集团内部交易是否执行正常业务标准,是否通过客户形成了间接性形式的内部交易以及对集团稳健性的影响。 |
内部交易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合规部门每年对集团内部交易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报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每年向股东会报告。 |
内部交易管理 |
保险集团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在年报中及时、充分地披露内部交易情况,包括内部交易的内容、规模、范围以及对集团的影响等定量数据和定性描述。 |
信息披露 |
保险集团的法律结构、管理结构、关联关系、保险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公司注册信息、业务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时,保险集团公司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向中国银保监会报告。 |
信息披露 |
保险集团公司应将集团基本情况和年度重大事项信息登载于公司互联网网站上,并于事实发生后三十个工作日内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