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
菜单

账户信息表

人身保险公司(2024版)账户信息表

表中文名

数据项名称

数据项说明

银保信问答补充

账户信息表

流水号

1、保险机构代码+日期(YYYYMMDD)+10位流水,流水号是每天的流水号,每天都是从‘0000000001’开始。其中日期为上报数据时当前的系统日期。

 

账户信息表

保险机构代码

1、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机构代码。
2、参照《业务代码表》“保险机构代码”,编号CD000002。

 

账户信息表

保险机构名称

1、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规范全称,应与保险许可证上登记的名称保持一致。
2、参照《业务代码表》“保险机构代码”,编号CD000002。

 

账户信息表

内部机构号

1、申请开立该账户的内部机构所对应的内部机构号(最细粒度)。关联数据项:分支机构信息表-内部机构号。

 

账户信息表

机构名称

1、与内部机构号相匹配的内部机构规范全称。关联数据项:分支机构信息表-机构名称。

 

账户信息表

账户类型

1、结合账户开立机构类型、账户形式等因素划分的账户类型。
2、枚举值: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数字货币钱包;不适用。

 

账户信息表

开户机构名称

1、填报保险公司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商户号或数字货币钱包开立机构的规范全称。

 

账户信息表

账户账号

1、填报该账户的唯一标识号,包含银行账户账号、第三方支付账户商户号与数字货币钱包编号,应与“账户类型”相匹配。

 

账户信息表

账户户名

1、填报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商户号或数字货币钱包的名称,应与“账户账号”相匹配。

 

账户信息表

银行账户类型

1、当“账户类型”为“银行账户”时,必填。填报保险公司银行账户的类型。填写说明和名称,1001-1111代码对应的名称为:“说明”+“名称” ,如:人民币基本户。代码100、200、9,对应的名称为:“名称”,如“活期”、“定期”、“其他”。
2、参照《业务代码表》“银行账户类型代码”,编号CD000017。

 

账户信息表

数字货币钱包类型

1、当“账户类型”为“数字货币钱包”时,必填。填报根据开立方式、交易限额等性质划分的数字货币钱包类型。
2、枚举值:一类钱包;二类钱包;其他。

 

账户信息表

账户状态

1、填报该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商户号或数字货币钱包的状态。
2、枚举值:未启用;正常;冻结;注销;作废;挂失;其他。

 

账户信息表

货币代码

1、国际上表示货币和资金的名称代码。填报字母代码,例如:CNY、EUR、JPY等。同一账户或钱包支持多个币种的,报送多条记录体现所有币种的信息。
2、参照《业务代码表》“币种代码”,编号CD000009。

 

账户信息表

开户日期

1、填报该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商户号或数字货币钱包的开立日期。

 

账户信息表

销户日期

1、填报该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商户号或数字货币钱包的注销日期。如未注销,填写默认值99990101。

 

账户信息表

内部机构所在省

1、申请开立该账户的内部机构注册地或营业场所所在省,以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为准。当该机构在中国大陆及其港澳台地区注册时,填报具体省级行政区划的信息;当该机构在其他境外地区注册时,填报“不适用”。
2、参照《业务代码表》“行政区划代码”,编号CD000013。

 

账户信息表

内部机构所在地市

1、申请开立该账户的内部机构注册地或营业场所所在地市,以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为准。填报要求如下:
1)如涉及历史地址信息,按照现有行政区划业务代码映射后报送。
2)当省级行政区划为直辖市(如北京市)时,本级行政区划填报直辖市的名称。
3)对于省(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如河南省济源市、海南省定安县,本级行政区划如不适用,填报“不适用”。
4)对于港澳台地区,本级行政区划暂时填报“不适用”。
5)对于除港澳台以外的其他境外地区,填报“不适用”。
2、参照《业务代码表》“行政区划代码”,编号CD000013。

 

账户信息表

内部机构所在区县

1、申请开立该账户的内部机构注册地或营业场所所在区县,以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为准。填报要求如下:
1)如涉及历史地址信息,按照现有行政区划业务代码映射后报送。
2)对于未下设区县的市,如广东省东莞市、海南省儋州市,本级行政区划如不适用,填报“不适用”。
3)对于港澳台地区,本级行政区划暂时填报“不适用”。
4)对于除港澳台以外的其他境外地区,填报“不适用”。
2、参照《业务代码表》“行政区划代码”,编号CD000013。

 

账户信息表

采集日期

1、指该期(批次)数据报送的期末日期,例如:按日采集的表,采集日期应为每日;按月采集的表,采集日期应为月末最后一天;以此类推。如存在特殊报送要求,应以特殊要求的截止日期为采集日期;如为数据重报等情况,应填写重报数据原归属期间的期末日期,而非重报时的日期。

 

分享文章
最近修改: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