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公司(2024版)销售人员信息表
表中文名 |
数据项名称 |
数据项说明 |
银保信问答补充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流水号 |
1、保险机构代码+日期(YYYYMMDD)+10位流水,流水号是每天的流水号,每天都是从‘0000000001’开始。其中日期为上报数据时当前的系统日期。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保险机构代码 |
1、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机构代码。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保险机构名称 |
1、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规范全称,应与保险许可证上登记的名称保持一致。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所属内部机构号 |
1、该销售人员实际管理机构的内部机构号(最细粒度)。关联数据项:分支机构信息表-内部机构号。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所属机构名称 |
1、与内部机构号相匹配的内部机构规范全称。关联数据项:分支机构信息表-机构名称。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所属销售条线 |
1、销售人员归属的销售条线类型。 |
1、对于一个销售人员属于多个条线的情况,建议以英文半角分号分隔填报。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销售人员代码 |
1、保险公司分配给销售人员的工号或编号,应具有唯一性。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销售人员姓名 |
1、销售人员的姓名。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个人证件类型 |
1、销售人员的证件类型。填报代码。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个人证件类型中文名称 |
1、销售人员的证件类型。填报中文描述。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个人证件号码 |
1、与证件类型相匹配的证件号码。隐私,人身保险公司变形。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学历 |
1、销售人员的学历。填报代码。 |
1、对于已离职代理人若未区分毕业、结业、肄业等状态,建议报送一级代码,例如20(大学本科教育)。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联系电话 |
1、销售人员的手机号码。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出生年月 |
1、销售人员的出生年月。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执业登记标志 |
1、销售人员是否已在保险中介云平台登记。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执业证书号 |
1、当“执业登记标志”为“1”时,必填。填报销售人员执业证号码。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执业证登记日期 |
1、当“执业登记标志”为“1”时,必填。填报销售人员在保险中介平台记录的登记日期。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执业证注销/到期日期 |
1、当“执业登记标志”为“1”时,必填。填报执业证注销或到期的日期。若长期有效,则填99990101。 |
1、对于执业证为长期有效的销售人员,在职人员就填报99990101,离职人员填报执业证注销日期。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首次签约日期 |
1、保险公司与销售人员首次签订合同的日期。 |
1、若“销售人员代码”在多次入职时均未发生变化,建议“首次签约日期”按照最早入职日期(即2022年的入职日期)报送;若“销售人员代码”在多次入职时均不同,则应分别报送多条数据,“首次签约日期”以各次入职时的日期报送。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最近一次签约日期 |
1、保险公司与销售人员最近一次签订合同的日期,如该销售人员为首次入司,则应与“首次签约日期”一致。 |
1、若“销售人员代码”在多次入职时均未发生变化,最近一次签约日期则据实报送;若“销售人员代码”在多次入职时均不同,则应分别报送多条数据。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解约日期 |
1、保险公司与销售人员解除合同的日期,以最近一次签约的解约日期为准。若最近一次签约尚未解约,填报默认值99990101。 |
1、对于变更机构但销售人员不重新签订合同得情况,按照离开某分支机构的日期报送。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职级 |
1、保险公司记录的该销售人员的职级名称。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上级销售人员代码 |
1、按照隶属关系认定的上级销售人员代码。若为最高级,填报0。 |
若部分团队的最高职级人员缺位,对于相关销售人员,此处可参照报送“0”。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销售能力分级 |
1、根据《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2023年第2号)规定,保险公司应以专业知识、销售能力、诚信水平、品行状况等为主要标准,对销售人员进行能力分级。保险公司根据要求完成销售人员能力分级前,可填报“不适用”;完成能力分级后,应填报具体分级结果。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过往任职信息 |
1、填写销售人员自工作以来在机构内部及机构之间过往任职信息。参考格式为: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于XX机构从事XXX职业。 |
1、结合对于《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落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 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41号)第(六)款“严格招录条件、标准和流程”中,与“按照审慎原则严格审核个人信用及工作经历,严禁招录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人员从事保险销售”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报送信息。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用工性质 |
1、销售人员的用工性质,填报中文描述。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年度累计培训时长 |
1、依据《关于落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41号)第九条规定,销售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30小时。填报截至采集日期,该销售人员本年度累计培训时长:1.以小时计,不满整小时暂不统计;2.以自然年为时间周期累计,不论该销售人员在岗是否满一年。 |
1、对于公司现有销售人员要求每人每年不少于30小时,可以说是自然年概念; 对于中途入职销售人员,一是要符合入职培训规定,二是入职后应继续参加公司当年的既有规划培训;公司自主决定每年的具体培训规划安排,但提倡进行规范化、经常化、常态化、连续性的培训,形成长效机制。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实名认证通过标志 |
1、根据《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当履行销售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保险销售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与其有委托代理关系的保险销售人员身份和保险销售业务真实性管理。根据该要求,该销售人员是否已通过实名认证。 |
1、实名认证方式不做具体限制,由各公司根据自身对于《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实际执行情况认定。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所属管理层级(三级) |
1、销售人员所属管理层级的名称,由高至低报送,“所属管理层级(三级)”为最高管理层级,“所属管理层级(一级)”为最低管理层级。对于从属同一管理层级的销售人员,所报送的管理层级名称应在机构范围内保持一致,以便还原各层级销售团队人员信息。例如,某公司内部由高至低分为区、部、组三级销售管理层级,则所属管理层级(三级)报送对应区的名称;所属管理层级(二级)报送对应部的名称;所属管理层级(一级)报送对应组的名称。部分销售人员若仅涉及两级管理层级,则统一在所属管理层级(三级)、所属管理层级(二级)中报送相关信息,所属管理层级(一级)填报“不适用”;若仅涉及一级管理层级,则统一在所属管理层级(三级)中报送相关信息,所属管理层级(二级)、所属管理层级(一级)均填报“不适用”;若所涉及的管理层级超越三级,则从高至低填写前三级管理层级信息。 |
1、如果如所属管理层级名称存在同名,建议“以所属管理层级代码+所属管理层级名称”的形式进行报送。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所属管理层级(二级) |
1、销售人员所属管理层级的名称,由高至低报送,“所属管理层级(三级)”为最高管理层级,“所属管理层级(一级)”为最低管理层级。对于从属同一管理层级的销售人员,所报送的管理层级名称应在机构范围内保持一致,以便还原各层级销售团队人员信息。如不涉及此层级,可填报“不适用”。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所属管理层级(一级) |
1、销售人员所属管理层级的名称,由高至低报送,“所属管理层级(三级)”为最高管理层级,“所属管理层级(一级)”为最低管理层级。对于从属同一管理层级的销售人员,所报送的管理层级名称应在机构范围内保持一致,以便还原各层级销售团队人员信息。如不涉及此层级,可填报“不适用”。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劳务派遣公司名称 |
1、劳务派遣公司的名称,当“用工性质”为“劳务派遣制”时,必填。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劳务派遣公司开户银行名称 |
1、劳务派遣公司开户银行的名称,指其与人身保险公司结算时使用的银行名称(细化至具体支行)。当“用工性质”为“劳务派遣制”时,必填。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劳务派遣公司银行账号 |
1、劳务派遣公司的银行账号,指其与人身保险公司结算时使用的银行账号。当“用工性质”为“劳务派遣制”时,必填。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劳务派遣公司银行账户名称 |
1、劳务派遣公司的银行账户名称,指其与人身保险公司结算时使用的银行账户名称。当“用工性质”为“劳务派遣制”时,必填。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内部机构所在省 |
1、该销售人员实际管理机构所对应内部机构注册地或营业场所所在省,以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为准。当该机构在中国大陆及其港澳台地区注册时,填报具体省级行政区划的信息;当该机构在其他境外地区注册时,填报“不适用”。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内部机构所在地市 |
1、该销售人员实际管理机构所对应内部机构注册地或营业场所所在地市,以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为准。填报要求如下: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内部机构所在区县 |
1、该销售人员实际管理机构所对应内部机构注册地或营业场所所在区县,以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为准。填报要求如下: |
|
销售人员信息表 |
采集日期 |
1、指该期(批次)数据报送的期末日期,例如:按日采集的表,采集日期应为每日;按月采集的表,采集日期应为月末最后一天;以此类推。如存在特殊报送要求,应以特殊要求的截止日期为采集日期;如为数据重报等情况,应填写重报数据原归属期间的期末日期,而非重报时的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