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核类型 |
主表表名 |
数据项名称 |
检核规则描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法人境内外资产总额 |
法人境内外资产总额>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机构网点(职场)数量 |
机构网点(职场)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设有境内分支机构(或分公司)的省级行政区数量 |
设有境内分支机构(或分公司)的省级行政区数量<=36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公司账户数 |
公司账户数>=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个人账户数 |
个人账户数>=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公司客户数 |
公司客户数>=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个人客户数 |
个人客户数>=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中外包费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中外包费用<=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中信息安全费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中信息安全费用<=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规划期 |
A年到B年,A<=B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电子设备采购投入+软件采购投入+系统开发项目投入+系统运维投入+信息科技咨询投入+信息科技人力资源费用+其他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电子设备采购投入 |
电子设备采购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软件采购投入 |
软件采购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系统开发项目投入 |
系统开发项目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系统运维投入 |
系统运维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咨询投入 |
信息科技咨询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人力资源费用 |
信息科技人力资源费用<=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其他 |
其他<=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 |
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正式员工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 |
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正式员工数量合计(信息科技人员情况)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净流失率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净流失率<=10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流失率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流失率>=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净流失率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信息安全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信息科技服务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信息科技项目开发与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网络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国外数据库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国产数据库资质认证+业务连续性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审计类资质认证人数+其他类型资质认证人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安全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 |
信息安全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服务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 |
信息科技服务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项目开发与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 |
信息科技项目开发与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网络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 |
网络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国外数据库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 |
国外数据库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国产数据库资质认证 |
国产数据库资质认证<=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 |
业务连续性管理类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审计类资质认证人数 |
审计类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其他类型资质认证人数 |
其他类型资质认证人数<=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 |
持有专业高级资质的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总数<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数量 |
信息科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数量<=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投入占本年度总投入的比例 |
信息科技投入占本年度总投入的比例<10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入职正式员工数量 |
本年度信息科技入职正式员工数量<正式员工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离职正式员工数量 |
本年度信息科技离职正式员工数量<正式员工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数量 |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数量>=专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专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数量 |
专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数量>=其中具有信息科技背景的人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运行维护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运行维护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运行维护管理-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开发测试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开发测试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开发测试管理-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业务连续性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业务连续性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业务连续性管理-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外包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外包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外包管理-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其他-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其他-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其他-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发现风险问题总数 |
若“本年度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评估”选“是”,则“发现风险问题总数”=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运行维护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开发测试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业务连续性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外包管理-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其他-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内审人员数量 |
信息科技内审人员数量>=专职信息科技内审人员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专职信息科技内审人员数量 |
专职信息科技内审人员数量>=其中具有信息科技背景的人数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历史(过去两年)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总数 |
历史(过去两年)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总数>=历史(过去两年)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总数 |
本年度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总数>=本年度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发现问题数量(个)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发现问题数量(个)>=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整改问题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合计-发现问题数量(个)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合计-发现问题数量(个)>=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合计-整改问题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开展业务连续性审计 |
“本年度开展信息科技审计项目数量”为0时,则“本年度开展业务连续性审计”选“否”。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总数 |
本年度开展信息科技审计项目数量”为0时,“本年度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总数”为0。 |
表内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 |
本年度开展信息科技审计项目数量”为0时,“本年度信息科技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为0。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附件“信息科技治理情况明细报告”不能为空,需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已制定并印发信息科技战略规划”选“是”,则附件“信息科技战略规划”需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制定并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选“是”,则附件“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必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附件“信息科技管理制度汇编”必须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制度”若选“是”,则附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汇编:”必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建立信息科技审计制度”选“是”,则附件“信息科技审计制度汇编”必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本年度董事会召开涉及信息科技议题的会议数量”大于0,或“形成信息科技工作决议”大于0,则附件“董事会会议纪要、工作决议”必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本年度委员会全体会议次数”大于0,则附件“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或承担信息化工作的委员会)会议纪要、工作决议”必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设立数据管理部门(组织)”选“是”,则附件“数据管理组织架构图”必上传 |
附件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若“根据风险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情况,形成年度信息科技全面风险管理报告”选“是”,则附件“信息科技全面风险评估报告”必上传 |
表间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T-B-1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新采购软件情况-合计金额” |
表间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T-B-1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软件升级及维护情况(不含新采购软件)-合计金额” |
表间校验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风险评估覆盖重要信息系统数量”<=【T-B-3报表】中指标“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不含基础设施类)”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本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本年度电子设备采购投入+本年度软件采购投入+本年度系统开发项目投入+本年度系统运维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咨询投入+本年度信息科技人力资源费用+本年度其他投入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流失率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流失率=本年度信息科技离职正式员工数/本年初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100%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净流失率 |
本年度信息科技正式员工净流失率=(本年初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本年末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本年初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100%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正式员工数量合计(信息科技人员情况) |
正式员工数量合计(信息科技人员情况)=项目(需求)管理正式员工数量+信息科技开发正式员工数量+信息科技测试正式员工数量+信息科技运行维护正式员工数量+信息安全正式员工数量+其他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驻场信息科技外包人员数量 |
驻场信息科技外包人员数量=驻场项目(需求)管理外包人员数量+驻场开发外包人员数量+驻场测试外包人员数量+驻场运行维护外包人员数量+驻场安全外包人员数量+驻场其他外包人员数量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本年度发现问题数量(个)=(运行维护管理+开发测试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外包管理+其他)合计发现问题数量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上一年发现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上一年发现问题数量(个)=(运行维护管理+开发测试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外包管理+其他)合计发现问题数量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本年度整改问题数量(个)=(运行维护管理+开发测试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外包管理+其他)合计发现问题数量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上一年整改问题数量(个)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情况-合计-上一年整改问题数量(个)=(运行维护管理+开发测试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外包管理+其他)合计发现问题数量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合计-发现问题数量(个)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合计-发现问题数量(个)=各审计项目发现问题数量加总合计 |
自动计算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合计-整改问题数量(个)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合计-整改问题数量(个)=各审计项目整改问题数量加总合计 |
变长表说明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项目类型 |
若填写了“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审计范围”“起止时间”“发现问题数量”和“整改问题数量”其中的一项,那么其他项目也必填。 |
变长表说明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项目名称 |
若填写了“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审计范围”“起止时间”“发现问题数量”和“整改问题数量”其中的一项,那么其他项目也必填。 |
变长表说明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审计范围 |
若填写了“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审计范围”“起止时间”“发现问题数量”和“整改问题数量”其中的一项,那么其他项目也必填。 |
变长表说明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起止时间 |
若填写了“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审计范围”“起止时间”“发现问题数量”和“整改问题数量”其中的一项,那么其他项目也必填。 |
变长表说明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发现问题数量(个) |
若填写了“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审计范围”“起止时间”“发现问题数量”和“整改问题数量”其中的一项,那么其他项目也必填。 |
变长表说明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整改问题数量(个) |
若填写了“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审计范围”“起止时间”“发现问题数量”和“整改问题数量”其中的一项,那么其他项目也必填。 |
变长表说明 |
T-B-1 信息科技治理情况表 |
近三年审计工作明细情况-其他 |
“审计范围”若选择了“其他”,“其他”内容必填。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线路数(条)-至一级分支机构 |
线路数(条)-至一级分支机构>=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线路数(条)-至同城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 |
线路数(条)-至同城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线路数(条)-至异地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 |
线路数(条)-至异地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不同运营商数(家)-至一级分支机构 |
不同运营商数(家)-至一级分支机构>=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不同运营商数(家)-至同城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 |
不同运营商数(家)-至同城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不同运营商数(家)-至异地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 |
不同运营商数(家)-至异地灾备中心(或灾备机房)>=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机房数量 |
机房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机房总面积 |
机房总面积>=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设计可安装机柜总数 |
设计可安装机柜总数>=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实际安装机柜总数 |
实际安装机柜总数>=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上电机柜总数 |
上电机柜总数>=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算力-总计 |
算力-总计>=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算力-GPU 算力 |
算力-GPU 算力>=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系统设计容量 |
系统设计容量>=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实际负载峰值 |
实际负载峰值>=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满载电池可用时间 |
满载电池可用时间>=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额定功率 |
额定功率>=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启动时间 |
启动时间>=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本地油料储备可用时间 |
本地油料储备可用时间>=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电能利用效率 |
电能利用效率>=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门禁记录保存时间 |
门禁记录保存时间>=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设计单位面积制冷量 |
设计单位面积制冷量>=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空调已使用年份 |
空调已使用年份>=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巡检频度 |
巡检频度>=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与生产中心距离(公里) |
与生产中心距离(公里)>=0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生产网线路可用性 |
生产网线路可用性(仅在中心类型为生产中心或生产机房时填写)线路数>=不同运营商数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系统设计容量 |
系统设计容量>=实际负载峰值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设计可安装机柜总数 |
设计可安装机柜总数>=实际安装机柜总数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设计可安装机柜总数 |
设计可安装机柜总数>=上电机柜总数 |
表内校验 |
T-B-2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表 |
算力总计 |
算力总计>=GPU算力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银行业)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银行业)=综合业务类+渠道管理类+客户管理类+产品管理类+财务管理类+决策支持类+共享支持类+其他类别重要信息系统数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保险业)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保险业)=核心业务处理类+销售及服务类+客户管理类+综合管理类+财务管理类+内控合规类+其他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自主研发+整体外包+部分外包=自主运维+整体外包+部分外包=自有+共有+他有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纳入灾备的重要信息系统数 |
纳入灾备的重要信息系统数=实现应用级灾备重要信息系统数+实现系统级灾备重要信息系统数+实现数据级灾备重要信息系统数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纳入灾备的重要信息系统数 |
纳入灾备的重要信息系统数=仅纳入同城灾备的重要信息系统数+仅纳入异地灾备的重要信息系统数+纳入同城又纳入异地灾备的重要信息系统数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符合监管要求的重要信息系统灾备覆盖率 |
符合监管要求的重要信息系统灾备覆盖率<=100%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已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信息系统数 |
已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总数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覆盖率 |
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覆盖率<=100%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 |
重要信息系统总数>=本机构托管在外部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托管机构数量 |
若“外部机构托管在本机构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0,则“托管机构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托管机构数量 |
若“外部机构托管在本机构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0,则“托管机构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本报告期重要信息系统软件重大版本升级次数 |
本报告期重要信息系统软件重大版本升级次数<=本报告期重要信息系统变更总次数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紧急变更总数 |
重要信息系统紧急变更总数<=本报告期重要信息系统变更总数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本报告期生产环境变更成功率 |
本报告期生产环境变更成功率<=100%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个人客户数量(用户数量) |
个人客户数量(用户数量)>=个人客户数量(月活用户数量) |
表内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公司客户数量(用户数量) |
公司客户数量(用户数量)>=公司客户数量(月活用户数量) |
表间校验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风险评估覆盖重要信息系统数量”<=【T-B-3报表】中指标“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不含基础设施类)”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基本信息】中“重要信息系统总数” |
【基本信息】中“重要信息系统总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填报的系统总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基本信息】中“系统类别” |
【基本信息】中“系统类别”统计数量根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系统类别”项目勾选情况分类统计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基本信息】中“安全保护等级” |
【基本信息】中“安全保护等级”统计数量根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安全保护等级”勾选情况分类统计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数据级灾备”系统数量 |
【灾备情况】中“数据级灾备”系统数量=【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系统灾备情况”勾选“数据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系统级灾备”系统数量 |
【灾备情况】中“系统级灾备”系统数量=【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系统灾备情况”勾选“系统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应用级灾备”系统数量 |
【灾备情况】中“应用级灾备”系统数量=【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系统灾备情况”勾选“应用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数据级灾备”系统数量 |
“数据级灾备”系统数=“系统灾备情况”仅勾选“同城灾备”中“数据级”的系统数+仅勾选“异地灾备”中“数据级”的系统数+“系统灾备情况”同时勾选“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中“数据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系统级灾备”系统数量 |
“系统级灾备”系统数=“系统灾备情况”仅勾选“同城灾备”中“系统级”的系统数+仅勾选“异地灾备”中“系统级”的系统数+“系统灾备情况”同时勾选“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且子项勾选“系统级”,但未勾选“应用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应用级灾备”系统数量 |
“应用级灾备”系统数=“系统灾备情况”仅勾选“同城灾备”中“应用级”的系统数+仅勾选“异地灾备”中“应用级”的系统数+“系统灾备情况”同时勾选“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且子项勾选有“应用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纳入灾备(含双活、多活)的重要信息系统数” |
【灾备情况】中“纳入灾备(含双活、多活)的重要信息系统数”=【系统灾备情况】中“数据级”系统数、“系统级”系统数和“应用级”系统数(该表【自动统计】第4项)总和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仅纳入同城灾备”系统数量 |
【灾备情况】中“仅纳入同城灾备”系统数量=【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仅勾选“同城灾备”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仅纳入异地灾备”系统数量 |
【灾备情况】中“仅纳入异地灾备”系统数量=【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仅勾选“异地灾备”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纳入同城又纳入异地灾备”系统数 |
【灾备情况】中“纳入同城又纳入异地灾备”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同时勾选“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1 级统计数据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1 级统计数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勾选1 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2 级统计数据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2 级统计数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勾选2 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3 级统计数据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3 级统计数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勾选3 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4 级统计数据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4级统计数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勾选4 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5 级统计数据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5 级统计数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勾选5 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6 级统计数据 |
【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6 级统计数据=【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灾备情况】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勾选6 级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采取高可用技术”系统数 |
【灾备情况】中“采取高可用技术”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本地高可用技术”未勾选“无”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已开展过灾备切换且真实接管业务演练的重要信息系统数” |
【灾备情况】中“已开展过灾备切换且真实接管业务演练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已开展过灾备切换且真实接管业务演练”勾选“是”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已制定应急预案重要信息系统数” |
【灾备情况】中“已制定应急预案重要信息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建立应急预案”勾选“是”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灾备情况】中“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覆盖率” |
【灾备情况】中“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覆盖率”=【灾备情况】中“已制定应急预案重要信息系统数”(该表【自动统计】第10项)/【基本信息】中“重要信息系统总数”(该表【自动统计】第1项)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开发模式】中“自主研发”系统数 |
【开发模式】中“自主研发”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开发模式”勾选“自主研发”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开发模式】中“部分外包”系统数 |
【开发模式】中“部分外包”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开发模式”勾选“部分外包”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开发模式】中“整体外包”系统数 |
【开发模式】中“整体外包”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开发模式”勾选“整体外包”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运维模式】中“自主运维”系统数 |
【运维模式】中“自主运维”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运维模式”勾选“自主运维”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运维模式】中“整体外包”系统数 |
【运维模式】中“整体外包”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运维模式”勾选“整体外包”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运维模式】中“部分外包”系统数 |
【运维模式】中“部分外包”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运维模式”勾选“部分外包”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知识产权】中“自有”系统数 |
【知识产权】中“自有”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运维模式”勾选“自有”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知识产权】中“共有”系统数 |
【知识产权】中“共有”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运维模式”勾选“共有”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知识产权】中“他有”系统数 |
【知识产权】中“他有”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运维模式”勾选“他有”的系统数 |
自动计算 |
T-B-3 重要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托管情况】中“本机构托管在外部机构重要信息系统系统数量” |
【重要信息系统托管情况】中“本机构托管在外部机构重要信息系统系统数量”=【重要信息系统详细情况】中“托管于外部机构”勾选“是”的系统数 |
表内校验 |
T-B-4 信息科技重大项目情况表 |
【项目日期】中“实际完成日期” |
若【本年度实施情况】选择“完成”时,则项目日期中的【实际完成日期】应处于当次报送所在年度之内 |
表内校验 |
T-B-4 信息科技重大项目情况表 |
本年度实施情况 |
【本年度实施情况】“执行中”“完成”“已取消”三个项目不能同时选择 |
表内校验 |
T-B-4 信息科技重大项目情况表 |
【项目日期】中“实际完成日期” |
【项目日期】中“实际完成日期”晚于“项目开始日期” |
表内校验 |
T-B-4 信息科技重大项目情况表 |
【项目日期】中“计划完成日期” |
【项目日期】中“计划完成日期”晚于“项目开始日期”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培训总人次 |
若“本年度软件正版化培训次数”>0,则“培训总人次”>0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培训总人次 |
若“本年度软件正版化培训次数”=0,则“培训总人次”=0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新增采购”金额 |
通用软件使用情况统计中“新增采购”金额之和<=软件正版化情况中“通用软件采购投入”金额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升级维护费用”金额 |
通用软件使用情况统计中“升级维护费用”金额之和<=软件正版化情况中“通用软件维护投入”金额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台式计算机”数量 |
硬件设备使用情况统计中“台式计算机”数量之和<=硬件产品整体情况中“台式计算机”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便携式计算机”数量 |
硬件设备使用情况统计中“便携式计算机”数量之和<=硬件产品整体情况中“便携式计算机”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
硬件设备使用情况统计中“大中型机”“小型机”“PC服务器”数量之和<=硬件产品整体情况中“服务器及主机”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存储设备”数量 |
硬件设备使用情况统计中“存储设备”数量之和<=硬件产品整体情况中“存储设备(磁盘阵列设备)”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网络设备”数量 |
硬件设备使用情况统计中“网络设备”数量之和<=硬件产品整体情况中“网络设备”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信息安全设备”数量 |
硬件设备使用情况统计中“信息安全设备”数量之和<=硬件产品整体情况中“信息安全设备”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服务器及主机数量 |
服务器及主机数量>=其中使用时间超过8年的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存储设备数量 |
存储设备数量>=其中使用时间超过8年的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网络设备数量 |
网络设备数量>=其中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信息安全设备数量 |
信息安全设备数量>=其中使用时间超过6年的数量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
通用软件每类软件最多填写5项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
通用软件每类软件最多填写5项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软件正版化率 |
软件正版化率<=100% |
表内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
若【软件产品使用情况】项目下“软件正版化情况-建立软件正版化规章制度”选“是”,则附件“软件正版化规章制度”需上传 |
表间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T-B-5报表】中指标“通用软件采购投入”。 |
表间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T-B-5报表】中指标“通用软件维护投入”。 |
表间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T-B-5报表】中指标“专用软件采购(开发)投入”。 |
表间校验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 |
【T-B-1报表】中指标“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T-B-5报表】中指标“专用软件维护投入”。 |
自动计算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应用系统数量合计 |
应用系统数量合计=(Web浏览器+APP客户端+PC客户端)的应用系统数量 |
自动计算 |
T-B-5 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使用情况表 |
完成改造数量合计 |
完成改造数量合计=(Web浏览器+APP客户端+PC客户端)的完成改造数量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次数 |
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次数>=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次数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 |
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 |
若“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次数”>0,则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 |
若“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次数”>0,则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 |
若“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次数”=0,则本年度开展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 |
若“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次数”=0,则全辖范围的信息安全培训“参加人次”=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安全培训正式员工参与率 |
本年度信息安全培训正式员工参与率<=10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安全培训正式员工考核通过率 |
本年度信息安全培训正式员工考核通过率<=10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安全检查总数 |
本年度信息安全检查总数=“信息安全检查”中“序号”最大值(N)。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总行(或总公司)组织的信息安全检查覆盖一级分支机构的比率 |
总行(或总公司)组织的信息安全检查覆盖一级分支机构的比率<=10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对三级及以上级别信息系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系统数 |
本年度对三级及以上级别信息系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系统数>=安全建设整改系统数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信息安全检查的检查日期 |
信息安全检查的检查日期<=结束日期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信息安全检查的开始日期 |
信息安全检查的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单一信息安全检查的已整改问题数量(个) |
单一信息安全检查的已整改问题数量(个)<=单一信息安全检查的发现问题(或漏洞)数量(个)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立案数量 |
立案数量<=报案数量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结案数量 |
结案数量<=立案数量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正在办理的案件数量 |
正在办理的案件数量<=立案数量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立案数量 |
立案数量=结案数量+正在办理案件数量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终端防病毒软件安装覆盖率 |
终端防病毒软件安装覆盖率<=10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已关闭的钓鱼网站数量 |
本年度已关闭的钓鱼网站数量<=本年度发现的钓鱼网站数量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强制下架的仿冒APP数量 |
本年度强制下架的仿冒APP数量<=本年度发现的仿冒APP数量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钓鱼网站查封率 |
钓鱼网站查封率<=10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仿冒App查封率 |
仿冒App查封率<=100%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
若“本年度信息安全检查总数”>0,则附件“本年度信息安全检查报告(包括安全自查报告、渗透测试报告、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报告)”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
若“本年度生产系统发生的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数量共计”次数>0,则附件“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分析报告”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
网络拓扑示意图(含边界安全设备)及总体介绍:需上传附件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
若“制定数据管理制度和流程”选“是”,则附件“数据管理情况明细报告”(格式参见第五部分报表附件模板)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
若“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标准”选“是”,则附件“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标准”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
若“对符合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条件的场景是否按照《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申请国家网信部门评估”选“是”,则附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情况说明”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
若“对符合国家个人信息出境签订标准合同的情形是否按《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与境外接收方签订合同”选“是”,则附件“个人信息出境签订标准合同情况说明”需上传 |
自动计算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单一信息安全检查的问题整改率(%) |
单一信息安全检查的问题整改率(%)=(单一信息安全检查的已整改问题数量(个)/单一信息安全检查的发现问题(或漏洞)数量(个))×100%。注意:有N个信息安全检查,需要计算N次。 |
自动计算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信息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或漏洞)数量合计数量 |
信息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或漏洞)数量合计数量=N个单一信息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或漏洞)数量的总和 |
自动计算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信息安全检查已整改问题数量合计数量 |
信息安全检查已整改问题数量合计数量=N个单一信息安全检查已整改问题数量的总和 |
自动计算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信息安全检查问题整改率合计值(%) |
信息安全检查问题整改率合计值(%)=(信息安全检查已整改问题数量合计数量/信息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或漏洞)数量合计数量)×100% |
自动计算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生产系统发生的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数量共计次数 |
本年度生产系统发生的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数量共计次数=“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项目下“具体事件包括”已选定具体事件复选项对应的次数之和 |
自动计算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钓鱼网站查封率 |
钓鱼网站查封率=本年度已关闭的钓鱼网站数量/本年度发现的钓鱼网站数量×100% |
自动计算 |
T-B-6 信息安全管理情况表 |
仿冒APP查封率 |
仿冒APP查封率=本年度强制下架的仿冒APP数量/本年度发现的仿冒APP数量×100%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 |
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自主开发项目数+部分外包开发项目数+整体外包开发项目数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自主开发项目数 |
自主开发项目数<=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部分外包开发项目数 |
部分外包开发项目数<=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整体外包开发项目数 |
整体外包开发项目数<=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 |
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已完成的软件开发项目总数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 |
本年度软件开发项目总数>=软件开发重大项目数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软件开发工作量 |
本年度软件开发工作量=自主开发工作量+外包开发工作量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自主开发工作量 |
自主开发工作量<=本年度软件开发工作量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外包开发工作量 |
外包开发工作量<=本年度软件开发工作量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软件开发重大项目计划完成率 |
本年度软件开发重大项目计划完成率<=100%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参加本年度评审的软件开发重大项目数量 |
参加本年度评审的软件开发重大项目数量<=本年度软件开发重大项目数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
附件“信息科技项目管理明细报告”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
“制定并实施安全需求规范”“制定并实施应用安全技术规范”“制定并实施软件测试规范”“制定并实施软件版本管理规范”“制定并实施系统投产管理规范”若分别选“是”,则相应的附件涉及安全需求规范、应用安全技术规范、软件测试规范、软件版本管理规范、系统投产管理规范等需上传。 |
自动计算 |
T-B-7 信息科技开发测试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软件开发工作量 |
本年度软件开发工作量=自主开发工作量+外包开发工作量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自主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自主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委托第三方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委托第三方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使用自动化工具实现应用系统监控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自主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委托第三方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使用自动化工具实现应用系统监控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使用自动化工具实现应用系统监控的重要信息系统比率 |
使用自动化工具实现应用系统监控的重要信息系统比率<=100%。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投产变更数量 |
本年度投产变更数量>=投产变更回退数量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投产变更数量 |
本年度投产变更数量>=向监管报备的重大投产变更数量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本年度事件数量>=向监管报告的重大事件数量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本年度事件数量>=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本年度事件数量>=重要业务运营缓慢或异常事件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本年度事件数量>=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重要业务运营缓慢或异常事件 |
表内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机构内部服务水平指标的达标比例 |
机构内部服务水平指标的达标比例<=100%。 |
表间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T-B-3报表】中“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不含基础设施类)” |
【T-B-3报表】中“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不含基础设施类)”>=T-B-8报表中“自主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表间校验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T-B-3报表】中“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不含基础设施类)” |
【T-B-3报表】中“重要信息系统总数(不含基础设施类)”>=T-B-8报表中“委托第三方运维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自动计算 |
T-B-8 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本年度事件数量=信息技术故障+外部服务中断+第三方无法合作或提供服务+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其他。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该部门中专职从事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人员数量 |
该部门中专职从事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人员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 |
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日均流量(万笔) |
日均流量(万笔)>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已建立专项应急预案的重要业务数量 |
已建立专项应急预案的重要业务数量>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重要业务专项应急预案覆盖率 |
重要业务专项应急预案覆盖率>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业务连续性演练总次数 |
本年度业务连续性演练总次数>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关键基础设施演练次数 |
关键基础设施演练次数>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重要信息系统演练次数 |
重要信息系统演练次数>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重要业务演练次数 |
重要业务演练次数>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切换并真实接管业务演练次数 |
切换并真实接管业务演练次数>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已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的重要业务数 |
本年度已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的重要业务数>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覆盖率 |
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覆盖率>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 |
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已建立专项应急预案的重要业务数量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重要业务专项应急预案覆盖率 |
重要业务专项应急预案覆盖率<=10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 |
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本年度已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的重要业务数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覆盖率 |
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覆盖率<=100%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
若第2项【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与制度】中“已制定并发布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勾选“业务连续性计划”,则附件“业务连续性计划”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
若第3项【业务影响分析】中“已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勾选“是”,则附件“业务影响分析报告”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
若第5项【业务连续性演练】中演练活动不为空时,则附件“本年度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报告”需上传 |
自动计算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本年度业务连续性演练总次数”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本年度业务连续性演练总次数”=【业务连续性演练】中演练总次数,即演练序号N |
自动计算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关键基础设施演练次数”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关键基础设施演练次数”=【业务连续性演练】中“演练内容”勾选“关键基础设施演练”的演练次数 |
自动计算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重要信息系统演练次数”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重要信息系统演练次数”=【业务连续性演练】中“演练内容”勾选“重要信息系统演练”的演练次数 |
自动计算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重要业务演练次数”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重要业务演练次数”=【业务连续性演练】中“演练内容”勾选“重要业务演练”的演练次数。 |
自动计算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切换并真实接管业务演练次数”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1)项中“切换并真实接管业务演练次数”=【业务连续性演练】中“演练方式”勾选“切换并真实接管业务”的演练次数。 |
自动计算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2)项中“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覆盖率” |
【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2)项中“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覆盖率”=【业务连续性演练】中第(2)项中“本年度已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的重要业务数”/【业务影响分析】中“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100%。 |
自动计算 |
T-B-9 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表 |
【业务连续性计划与资源建设】第(3)项中“重要业务专项应急预案覆盖率” |
【业务连续性计划与资源建设】第(3)项中“重要业务专项应急预案覆盖率”=【业务连续性计划与资源建设】第(3)项中“已建立专项应急预案的重要业务数量”/【业务影响分析】中“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总数”×100%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重要外包合同数量 |
重要外包合同数量>=尽职调查涉及的重要外包合同数量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新增 |
当信息科技外包合同起始时间处于本年度内,“本年度新增”项需为“是”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新增 |
当信息科技外包合同起始时间不处于本年度内,“本年度新增”项需为“否”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完成时间 |
当“本年度执行状态”为“已完成”时,完成时间处于本年度内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外包监控评价”项目下指标“存在关联外包” |
“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中第(4)项“本年度涉及关联外包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0,则“信息科技外包监控评价”项目下指标“存在关联外包”必选“是”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跨境外包”项目下指标“存在跨境外包” |
“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中第(6)项“本年度正在执行和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跨境外包服务合同数量”>0,则“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跨境外包”项目下指标“存在跨境外包”必选“是”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
若“发布信息科技外包战略”选项为“是”,则附件“信息科技外包战略”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
【信息科技外包准入】项目下“对拟开展的外包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若选“是”,则附件“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必上传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咨询规划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咨询规划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咨询规划类”选项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咨询规划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 |
咨询规划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咨询规划类”选项,且“属于重要外包”选“是”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开发测试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开发测试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开发测试类”选项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开发测试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 |
开发测试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开发测试类”选项,且“属于重要外包”选“是”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运行维护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运行维护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运行维护类”选项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运行维护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 |
运行维护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安全服务类”选项,且“属于重要外包”选“是”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安全服务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安全服务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安全服务类”选项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安全服务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 |
安全服务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安全服务类”选项,且“属于重要外包”选“是”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业务支持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业务支持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业务支持类”选项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业务支持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 |
业务支持类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其中重要外包数量=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服务类型”字段包含“业务支持类”选项,且“属于重要外包”选“是”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在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总数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在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总数=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在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总金额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在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总金额=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合同金额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在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工作总量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在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工作总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合同工作量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新增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本年度新增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执行情况”字段的“本年度新增”信息为“是”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正在执行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本年度正在执行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执行情况”字段的“本年度执行状态”信息为“执行中”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执行情况”字段的“本年度执行状态”信息为“已完成”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涉及关联外包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本年度涉及关联外包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关联外包类型”为“母公司”或“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发生服务中断或异常退出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本年度发生服务中断或异常退出的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发生服务中断或异常退出”字段为“是”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跨境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跨境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跨境情况”字段为“跨境外包”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0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表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非驻场外包服务合同数量 |
本年度正在执行和本年度已完成的主要信息科技非驻场外包服务合同数量=主要信息科技外包情况项目填报的N个信息科技外包合同中“实施方式”字段为“非驻场外包”的合同总数 |
自动计算 |
T-B-11 软件正版化信息统计表 |
【本年度新采购软件情况】项目下,每一项“合计” |
【本年度新采购软件情况】项目下,每一项“合计”=“国内”+“国外” |
自动计算 |
T-B-11 软件正版化信息统计表 |
【本年度新采购软件情况】项目下“总计-许可数” |
【本年度新采购软件情况】项目下“总计-许可数”=“操作系统软件-许可数”+“办公软件-许可数”+“杀毒软件-许可数”+“其他软件-许可数” |
自动计算 |
T-B-11 软件正版化信息统计表 |
【本年度新采购软件情况】项目下“总计-金额” |
【本年度新采购软件情况】项目下“总计-金额”=“操作系统软件-金额”+“办公软件-金额”+“杀毒软件-金额”+“其他软件-金额” |
自动计算 |
T-B-11 软件正版化信息统计表 |
【本年度软件升级及维护情况】项目下,每一项“合计” |
【本年度软件升级及维护情况】项目下,每一项“合计”=“国内”+“国外” |
自动计算 |
T-B-11 软件正版化信息统计表 |
【本年度软件升级及维护情况】项目下,“总金额(国内)” |
【本年度软件升级及维护情况】项目下,“总金额(国内)”=“操作系统软件-金额(国内)”+“办公软件-金额(国内)”+“杀毒软件-金额(国内)”+“其他软件-金额(国内)” |
自动计算 |
T-B-11 软件正版化信息统计表 |
【本年度软件升级及维护情况】项目下,“总金额(国外)” |
【本年度软件升级及维护情况】项目下,“总金额(国外)”=“操作系统软件-金额(国外)”+“办公软件-金额(国外)”+“杀毒软件-金额(国外)”+“其他软件-金额(国外)”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资产规模 |
【本行基本概况】项目下资产规模>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金额 |
【本行基本概况】项目下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金额>=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专职科技员工数 |
专职科技员工数<全行正式员工数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兼职科技员工数 |
兼职科技员工数<全行正式员工数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全行正式员工数 |
专职科技员工数+兼职科技员工数<全行正式员工数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驻场信息科技外包人员数 |
驻场信息科技外包人员数>=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金额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金额>=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骨干网络通信链路 |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情况】项目下,骨干网络通信链路>=1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共组织开展或参加培训活动次数 |
【信息安全管理】项目下,共组织开展或参加培训活动次数>=全员参加次数;。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共组织开展或参加培训活动次数 |
【信息安全管理】项目下,共组织开展或参加培训活动次数>=部分派员参加次数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共组织开展或参加培训活动次数 |
【信息安全管理】项目下,若“本年度组织开展或者参加发起行信息科技技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培训”选“是”,则“共组织开展或参加培训活动次数”>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次数 |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及审计】项目下,若“本年度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评估”选“是”,则次数>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次数 |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及审计】项目下,若“本年度开展信息科技审计”选“是”,则次数>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次数 |
【应急演练】项目下,若“本年度开展信息科技应急演练”选“是”,则次数>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信息科技突发事件】项目下,“本年度事件数量”>=向监管报告的重大事件数量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信息科技突发事件】项目下,“本年度事件数量”>=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信息科技突发事件】项目下,“本年度事件数量”>=重要业务运营缓慢或异常事件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信息科技突发事件】项目下,本年度事件数量>=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重要业务运营缓慢或异常事件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信息科技突发事件】项目下,若“本年度发生信息科技突发事件”选“是”,则“本年度事件数量”>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网上银行账户数 |
【重要信息系统情况】项目下“重要信息系统”勾选“网上银行系统”,则【主要电子业务情况】项目下指标“网上银行账户数”>=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 |
【重要信息系统情况】项目下“重要信息系统”勾选“网上银行系统”,则【主要电子业务情况】项目下指标“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手机银行账户数 |
【重要信息系统情况】项目下“重要信息系统”勾选“手机银行系统”,则【主要电子业务情况】项目下指标“手机银行账户数”>=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银行卡发卡数量 |
【重要信息系统情况】项目下“重要信息系统”勾选“银行卡系统”,则【主要电子业务情况】项目下指标“银行卡发卡数量”>=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电子渠道业务规模】项目下指标“网上银行账户数” |
【电子渠道业务规模】项目下指标“网上银行账户数”<=【核心业务系统】项目下指标“账户数”。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电子渠道业务规模】项目下指标“手机银行账户数” |
【电子渠道业务规模】项目下指标“手机银行账户数”<=【核心业务系统】项目下指标“账户数”。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10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 |
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10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手机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 |
手机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100% |
表内校验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替代率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替代率<=100% |
自动计算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合计金额 |
“4-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情况”中,合计金额=合同金额累加求和。 |
自动计算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账户数 |
账户数=公司账户数+个人账户数 |
自动计算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客户数 |
客户数=公司客户数+个人客户数 |
自动计算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金额 |
本年度信息科技投入金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电子设备采购投入+软件采购投入+系统开发项目投入+系统运维投入+信息科技咨询投入+信息科技人力资源费用+其他。 |
自动计算 |
T-S-1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基本情况表 |
本年度事件数量 |
本年度事件数量=信息技术故障+外部服务中断+第三方无法合作或提供服务+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其他。 |
表内校验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电子银行主要业务规模中银行卡总发卡数量 |
电子银行主要业务规模中银行卡总发卡数量=磁条卡数量+IC卡数量。 |
表内校验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需在0至100%之间 |
表内校验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替代率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替代率需在0至100%之间 |
表内校验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 |
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需在0至100%之间 |
表内校验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网上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 |
网上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需在0至100%之间 |
表内校验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手机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 |
手机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需在0至100%之间 |
表内校验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手机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 |
手机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需在0至100%之间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网上银行总账户数量 |
网上银行总账户数量=企业网银现有账户数+个人网银现有账户数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栏目的小计交易笔数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栏目的小计交易笔数=资金变动交易笔数+非资金变动交易笔数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栏目的合计交易笔数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栏目的合计交易笔数=各小计交易笔数的加和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网上银行总交易金额 |
网上银行总交易金额=个人网银交易金额+企业网银交易金额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栏目合计交易金额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栏目合计交易金额=网上银行总交易金额与其他各类交易金额的加和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 |
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主要电子交易笔数/全行所有交易笔数)×100%。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替代率 |
主要电子交易金额替代率=(主要电子交易金额/全行所有交易金额)×100%。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 |
网上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网上银行交易笔数/全行所有交易笔数)×100%。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网上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 |
网上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网上银行交易金额/全行所有交易金额)×100%。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手机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 |
手机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全行所有交易笔数)×100%。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手机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 |
手机银行交易金额替代率=(手机银行交易金额/全行所有交易金额)×100%。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电子银行主要业务规模中银行卡总发卡数量 |
电子银行主要业务规模中银行卡总发卡数量=借记卡数量+贷记卡数量(含准贷记卡)。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非百分比类数据-环比增减 |
对于非百分比类数据(如交易笔数、交易金额),环比增减=(本季度数据-上季度数据)/上季度数据×100%(单位:%) |
自动计算 |
T-Q-1 电子银行业务统计表 |
百分比类数据-环比增减 |
对于百分比类数据(如交易笔数替代率、交易金额替代率),环比增减=本季度数据-上季度数据(单位:百分点)。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系统重要性能指标中“可用率” |
非预期停止服务“异常时间”不为0,则系统重要性能指标中“可用率”不得为100%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系统重要性能指标中“可用率” |
若预期停止服务“中断时间”不为0,则系统重要性能指标中“可用率”不得为100%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事件等级 |
若选择非预期停止服务“系统停止服务原因”的至少一项,则同一行中事件等级至少选择一项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系统异常的“起止时间” |
若选择非预期停止服务“系统停止服务原因”的至少一项,则同一行中系统异常的“起止时间”不能为空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影响范围 |
若选择非预期停止服务“系统停止服务原因”的至少一项,则同一行中“影响范围”至少选择一项。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系统异常的“起止时间” |
若选择预期停止服务“系统停止服务原因”的至少一项,系统异常的“起止时间”不能为空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影响范围 |
若选择预期停止服务“系统停止服务原因”的至少一项,“影响范围”至少选择一项。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系统交易响应时间峰值 |
若响应时间中“系统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不为空,则“系统交易响应时间峰值”必须大于等于“系统交易平均响应时间”。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系统平均在线并发用户数/系统最大在线并发用户数 |
若并发用户数中“系统平均在线并发用户数”不为空,则“系统平均在线并发用户数”小于等于“系统最大在线并发用户数”,且“系统最大在线并发用户数”小于等于“系统可承载的最大在线并发用户数”。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日交易笔数/出单量峰值 |
若交易笔数中“日均交易笔数/出单量”不为空,则“日交易笔数/出单量峰值”必须大于等于“日均交易笔数/出单量”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起始时间 |
“系统异常的起止时间”中“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日期应是在本季度内,即:一季度报表中该项的日期应在1月1日-3月31日内,其余季度照此类推。 |
表内校验 |
T-Q-2 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表 |
结束时间 |
“系统异常的起止时间”中“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日期应是在本季度内,即:一季度报表中该项的日期应在1月1日-3月31日内,其余季度照此类推。 |
表内校验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已处置次数 |
“信息科技风险监测”中,已处置次数<=风险管理阈值触发次数。 |
表内校验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起止时间”的截止日期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与处置”中“起止时间”的截止日期应是本季度内,即:一季度报表中该项“至”的日期应在1月1日—3月31日内,其余季度照此类推 |
表内校验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
若“信息科技风险监测”中“监测指标数量-合计”、“风险管理阈值触发次数-合计”和“已处置次数-合计”其中一项大于0,则附件“信息科技风险监测报告”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
4、若“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与处置”不为空,则“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报告”需上传。 |
表内校验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问责时间 |
“信息科技风险事件问责”中“问责时间”应是本季度内,即:一季度报表中该项的日期应在1月1日—3月31日内,其余季度照此类推。 |
自动计算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监测指标数量合计 |
“信息科技风险监测”中,监测指标数量合计=信息科技项目(含科技外包)实施情况+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IT服务管理情况+风险评估、审计和监管机构发现问题及风险处置情况+外包风险监测情况+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的新风险+生产运维操作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及处置情况+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及处置情况+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其他监测内容。 |
自动计算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风险管理阈值触发次数合计 |
“信息科技风险监测”中,风险管理阈值触发次数合计=信息科技项目(含科技外包)实施情况+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IT服务管理情况+风险评估、审计和监管机构发现问题及风险处置情况+外包风险监测情况+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的新风险+生产运维操作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及处置情况+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及处置情况+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其他监测内容。 |
自动计算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已处置次数合计 |
“信息科技风险监测”中,已处置次数合计=信息科技项目(含科技外包)实施情况+重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IT服务管理情况+风险评估、审计和监管机构发现问题及风险处置情况+外包风险监测情况+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的新风险+生产运维操作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及处置情况+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及处置情况+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其他监测内容。 |
自动计算 |
T-Q-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表 |
发现问题数量合计 |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与处置”中,发现问题数量合计=高+中+低。 |
表内校验 |
T-Q-4 信息科技内外部审计情况表 |
|
如“发现问题数量”不为空,则“审计报告附件”需上传。 |
自动计算 |
T-Q-4 信息科技内外部审计情况表 |
发现问题数量 |
“信息科技内外部审计”中,发现问题数量,合计=高+中+低。 |
表内校验 |
T-Q-5 保险业数字化情况统计表 |
互联网交易保单数占比 |
互联网交易保单数占比<=100% |
表内校验 |
T-Q-5 保险业数字化情况统计表 |
互联网交易金额占比 |
互联网交易金额占比<=100% |
表内校验 |
T-Q-5 保险业数字化情况统计表 |
互联网保险业务占比(保单数) |
互联网保险业务占比(保单数)=(互联网保险保单数÷全部交易保单数)*100% |
表内校验 |
T-Q-5 保险业数字化情况统计表 |
互联网保险业务占比(保费收入) |
互联网保险业务占比(保费收入)=(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全部保费收入)*100% |
表内校验 |
T-Q-5 保险业数字化情况统计表 |
互联网保险保单数 |
互联网保险保单数=【互联网保险业务情况】项目下“本年度累计保单数”加总合计 |
表内校验 |
T-Q-5 保险业数字化情况统计表 |
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 |
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互联网保险业务情况】项目下“本年度累计保费收入”加总合计 |
表内校验 |
T-M-1 基础软硬件产品缺陷信息表 |
监管部门发布的上期基础软硬件产品缺陷信息通报中涉及本机构缺陷数量 |
监管部门发布的上期基础软硬件产品缺陷信息通报中涉及本机构缺陷数量>=0。 |
表内校验 |
T-M-1 基础软硬件产品缺陷信息表 |
本月处置基础软硬件产品缺陷数量合计 |
本月处置基础软硬件产品缺陷数量合计>=0。 |
表内校验 |
T-M-1 基础软硬件产品缺陷信息表 |
涉及本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 |
涉及本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数量>=0。 |
表内校验 |
T-M-2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情况表 |
至2025年计划拥有BDS载体保有量 |
至2025年计划拥有BDS载体保有量>=其中计划单用BDS应用量+计划主用BDS应用量+计划优先使用BDS应用量 |
表内校验 |
T-M-2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情况表 |
截至本月底拥有BDS载体保有量 |
截至本月底拥有BDS载体保有量>=其中单用BDS应用量+主用BDS应用量+优先使用BDS应用量 |
表内校验 |
T-M-2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情况表 |
截至本月底拥有GPS载体保有量 |
截至本月底拥有GPS载体保有量>=其中单用GPS应用量+主用GPS应用量+优先使用GPS应用量 |
表内校验 |
T-M-2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情况表 |
截至本月底拥有其他载体保有量 |
截至本月底拥有其他载体保有量>=其中单用其他应用量+主用其他应用量+优先使用其他应用量 |
表内校验 |
R-R-1 信息科技管理年度报告 |
|
附件“信息科技管理年度报告”需上传。 |